Search

【#人生洞察室 11 知識的分享不分年紀,有專業即可!】
-5 天內增加 6000 位 I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人生洞察室 11 知識的分享不分年紀,有專業即可!】
-5 天內增加 6000 位 IG 粉絲的秘密講座心得
#品牌女子A娜 
  
今天參加IG行銷經營類講座,講師很年輕才剛畢業一年多,但自行運用下班時間,邊摸索邊優化,在五天內增加6000個粉絲,這件事我覺得超強的,於是吸引了我坐在講台下。
  
教學架式青澀,但乾貨是滿滿的,因為這是她親身實戰出來的成果。
  
自從認真在經營IG後,發現IG圈裡很多擁有幾千、幾萬粉絲的創作者,在平台上很活躍,但實際見到本人是有點害羞的,教學技巧可能生澀,台風可能沒有很穩,但這反而會有一種鼓勵的效果-「我們都可以做到,只要用心和用對方法。」
  
而在講師圈,則不是這麼回事,當然教的內容深度不一樣,但只要在站講台上的,都是老師都會有距離感。
  
就像曾經的我坐在講台下,聽著一些講師講他們成功的方法,我都會覺得那離我好遠,我們彼此的背景變數這麼大,是要如何複製呢?
  
我記得我曾和朋友聊過,越來越多「講師」的出現,但有些人的內容認真聽就會發現是沒有內容、空泛的,但依然吸引了一票粉絲...而我們覺得有些內容是需要人生閱歷的累積的,沒有一定的閱歷是說不出深度。
  
但也不排除因為受眾不同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市場,但真的有沒有內容、這個人的思考邏輯還是辨識的出來。
  
過去待在「講師圈」工作,發現這個圈子很重視背後有沒有什麼厲害的背景經歷、年紀,更誇張的是你長的一張稚嫩臉也是不行。
  
常常可以聽到像是「這麼年輕怎麼可以談?」「他憑什麼?好好工作幾年再來!」這類的話,當我聽到這樣的話,我也會認真檢視這個人「他真的是有內涵的嗎?是不是在倚老賣老?」、「他這套課程講了多久了?怎麼都沒更新?」
  
待在這樣的圈子一年,厲害的人、唬爛的人都遇過,年輕厲害的人、年紀大滿嘴唬爛的人...認真聽一下內容,琢磨一下講師用的字句,大概就能知道是有料還是唬爛,或是持續成長中。
  
「講師」這樣的定位可能讓人覺得太遙遠,但我認真覺得「知識的分享者」不分年紀,只要有專業和實績即可,不過也不得不說,年輕講者的閱歷可能會不夠豐富,或是他不是第一線常要解決客戶問題的人,你拿問題去問,也許他一時之間很難直接了解你的核心問題是什麼,但這又何彷呢?他總會持續成長的,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?
  
我想起我第一次面對企業人士做心智圖教學時,那時我只有三個月工作經驗,有個學生來問我為什麼他圈的關鍵字跟其他人都不一樣,怎麼辦?

我當時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他這個問題...
但後來有較多工作經歷的現在,我知道那沒有對錯,那只代表每個人因為工作內容、擅長領域不同,在意的字詞不一樣,但要注意的是,跨部門合作時,這樣的狀況就會造成溝通上的不同調,甚至是衝突,必須去注意。
  
「知識的分享者」不分年紀,有專業就好,就像「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」如此而已,就算分享者還很青澀,但只要他分享的是有價值的,都值得支持,因為他總會成長,我們也是曾經這樣過來的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職涯成長駭客=以人資身分、知識管理角度、活動人體驗設計來跨領域結合並實踐的職涯心得與觀點。
View all posts